水是生命之源,是关乎人的身体健康的重要保障。在浙江,淡水资源相对丰富,但由于地理和人居数量的差异,偏远农村和山区人民的饮水问题成为急需解决的民生大事。于是浙江自2003年率先在全国启动农村供水工程建设,先后实施了“千万农民饮用水工程”、“农村饮水安全工程”“农村饮水安全提升工程”、“农村饮用水达标提标三年行动”“单村水站改造提升”等,二十年滴水穿石的坚毅,浙江水务人凭借锲而不舍的钻研与勤奋,不断进行工艺改良和产品迭代,实现了“浙里有水”到“浙水好喝”的水务品牌迭代。
二十年,“浙水好喝”已经深入人心,“浙水好喝”的品牌在“浙里”熠熠生辉。从传统“沉淀+砂滤”的清澈到“膜法换芯”的纯净,从“有机膜”的纯净到“无机膜”的健康,每一次工艺的迭代更新,都是全体水务人对健康饮水密码的又一次破译。
传统沉淀+砂滤,降低了水质的浊度,但对微米级的颗粒物、细菌、病毒、“两虫”等却无能为力。同时,砂滤工艺需要频繁的反洗以及对水质和水量的抗冲击负荷能力差,但也因为工艺简单、投资省等优点,在初期为解决“浙里有水”立下汗马功劳。
针对砂滤工艺的缺陷,“有机膜”凭借高精度的截污能力获得市场青睐,在饮水工程中广泛应用。但随之而来的是有机膜因为机械强度问题,容易因为雨季的泥沙、枯枝等造成膜丝断裂;在枯水季,有机膜会因为水位下降露空加速老化而性能衰减;另一方面,在对有机膜的日常维护保养过程中,需要化学药剂清洗,这就需要专业化的运维管理,给山区和偏远农村的饮水改造项目带来了人员管理的难度;同时,因为有机膜材质本身会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而析出有机物,容易造成二次污染,对身体健康产生影响。
有机膜过滤示意图
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。有机膜在饮用水处理中暴露出的缺陷,就是工艺改进和优化的动力。以浙江中诚环境研究院有限公司为代表的水务企业,聚焦行业痛点,组织科研团队并与中科院、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研究机构建立联合研发中心,开发出高性能无机陶瓷膜,并建成投产年规模达20万㎡陶瓷膜生产基地。
陶瓷膜的技术特性:
1. 优越物理特性优越
陶瓷膜采用高强度的陶瓷材料制造,具有耐高温、耐腐蚀等特性。这使得其在恶劣环境下依然能够稳定工作,显著延长了使用寿命,减少了维护和更换频率。与传统的有机膜相比,陶瓷膜在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强度方面表现更佳,使其适用于多种水处理场景。
2. 高效的过滤能力
陶瓷膜的孔径设计灵活,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、细菌、病毒等污染物。其过滤精度能够达到微米级别,特别是在“两虫”的去除方面,可以实现完全去除。
3. 经济性与环保性
虽然陶瓷膜的初始投资相对较高,但其长期使用成本低,综合效益显著优于其他过滤技术。陶瓷膜不需要添加化学药剂,降低了对环境的污染,符合可持续发展的理念。此外,其高回收率和废膜可循环利用的特点,使得整体资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。
4. 简化的操作与维护
陶瓷膜系统通常采用自动化控制,减少了人工干预,提高了操作效率。其反冲洗功能能够有效防止膜污染,保持良好的过滤性能,从而降低日常维护成本。这一点对于现代化供水系统尤为重要,因为它们追求的是“短流程、无人值守”的高效运作模式。
5. 广泛的应用前景
陶瓷膜技术不仅适用于市政供水,还在农村供水、二次供水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。随着技术的发展和成本的逐步降低,未来陶瓷膜将在更多饮用水处理项目中发挥重要作用。